您好,欢迎访问bwin官网!
乡村振兴产学研用创新中心

动静专访|刘洪: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

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28日 21:21     来源:bwin官网      浏览次数:

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,锚定‘十五五’关键节点部署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,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’,字里行间彰显着党中央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坚定决心,也回应了亿万人民对城乡共同繁荣的殷切期盼。”谈及全会部署,刘洪对此展开了分析。

bwin官方网站乡村振兴产学研用创新中心主任、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特聘研究员刘洪

他表示,纵观世界历史,城乡二元结构是各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的必经阶段,我国城乡关系也历经了从“城乡分割”“城乡统筹”“城乡发展一体化”到如今“城乡融合”的转变,这一历程完全契合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规律。“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、两极分化的老路,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,妥善处理城乡关系、推动城乡融合,不仅是发展路径选择,更是关乎现代化全局的深刻变革,具有历史必然性和战略前瞻性。”

作为高校教学科研一线工作者,刘洪深刻感受到,城乡融合发展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决定的,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。他认为,全会部署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引:“在人才培养上,要探索跨学科体系,对接农业强国需求,通过产教融合与田间实训培育复合型人才;在科研创新上,需聚焦生物育种、智能装备等前沿领域,强化技术适配与政策优化研究;在社会服务上,要搭建校地协同平台,赋能乡村产业链升级,破解要素流动与融资难题。”

谈及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贯彻落实全会精神,刘洪明确了“三个精准发力”的方向:

教学赋能,精准培育专业人才优化课程体系,丰富“城乡要素配置”“乡村产业融合”等前沿模块,引入全会政策解读与典型案例,通过模拟政策制定、田野调查实训等方式,为城乡融合储备复合型人才。

科研破题,精准提供决策支撑。探索“城市消费需求—乡村特色供给”的产业联动模式,为地方政府制定产业规划、优化政策供给提供实证依据。

社会服务,精准搭建融合桥梁。牵头组建专家服务团,深入县域开展定制化指导,把学术成果转化为推动城乡融合的实际生产力。

“城乡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答题。”刘洪强调,高校学者当以专业所长扛起责任,推动政策落地、理论创新与实践赋能同频共振,为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贡献智慧力量。

来源:动静贵州